《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读醉酒庄指南 2022-11-01 来源:读醉酒庄指南
《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宁夏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2016年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6月总书记赴银川考察调研,在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听取了宁夏关于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汇报,再次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共同推动建设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综试区立足宁夏贺兰山东麓全域,突出生态价值、重视酒旅文化、强化品牌贸易,探索三产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新工程、新政策,努力打造引领宁夏乃至中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深度开放、“一品一业”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样板。

为切实做好综试区设立和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第一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区位优势、葡萄酒生产黄金带自然条件优势、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及中阿博览会等平台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紧密结合、国际标准与宁夏特色统筹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创新模式、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平台、实施新工程、创设新政策,把贺兰山东麓建成全国优质酿酒葡萄种植、繁育基地,产品远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高端酒庄酒生产基地,辐射全球的葡萄酒品牌交流、科技合作、文化传播、生态示范基地,打造中国葡萄酒全方位融入世界的窗口、农业特色产业深度开放发展的高地、“一品一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样板。

 

第二节工作原则

1.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利用,引领行业发展。加大双向开放力度,推动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以开放促改革,激发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2.品牌引领,市场导向。加强品牌战略顶层设计,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品牌和整体形象,精准谋划品牌定位,培育自主名牌。以市场为导向,推动葡萄酒标准建设和分等分级工作,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溢价效应,以产区品牌和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3.文贸并举,产业融合。坚持葡萄酒为主导,统筹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旅游及文化三者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内涵。深度融入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及旅游特色,全面推进葡萄与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葡萄种植现代化、葡萄酒酿造新型化。

4.绿色发展,生态协调。结合黄河生态涵养、贺兰山自然保护及立地优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探索形成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开发生态产业经济圈,发展绿色有机葡萄酒业态,确保生态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5.试验先行,打造样板。在技术应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政策创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西部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经验模式。

 

第二章建设目标

经过努力,把综试区打造成为黄河生态涵养的示范区、西部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的引领区、文旅教体融合发展的体验区、“一带一路”合作对接的先行区,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新工程的试验示范,建设产品质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品牌影响力更广、产业融合度更深、对外开放力度更大、生态环境更好的现代化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聚集区,为全国提供通过一类产品、一个产业的开放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区域经济繁荣的新模式、新样板。

力争到2025年,综试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规模和层次大幅提升,葡萄酒酿造水平和品质明显提高,现代化酒庄建设迈上新台阶,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国际化产区及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内市场份额和出口量进一步扩大,生态平衡进一步优化,自有知名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条科技贡献率达到70%,机械化普及率达到80%,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力争达到100万亩,年产葡萄酒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左右。建立健全覆盖种植、酿造、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葡萄酒产业与专业教育、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生态富民等产业的全面融合,探索形成一批绿色生产、智慧化管控、利益联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进一步显现,农民群众在试验示范中得到实惠,获得感明显增强。

力争到2035年,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总规模力争突破150万亩,年产葡萄酒6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2000亿元左右。综试区在对外开放、创新融合、绿色生态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现代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全面建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宁夏葡萄与葡萄酒对外开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健全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基本达到中国葡萄酒现代化发展阶段。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一节实施范围

综试区涵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并划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包括2个片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片区94平方公里、贺兰县金山片区14平方公里。辐射区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包括4个片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片区144.74平方公里,吴忠市青铜峡市鸽子山片区176.09平方公里、红寺堡区肖家窑片区40.02平方公里、同心县罗山东麓片区33.35平方公里。综试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等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内。

 

第二节功能划分

1.核心区。引进投资建设、检验检测、咨询服务、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国内外企业机构,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品种、技术、标准、制度和模式,着力打造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酿造技术研究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智慧园区运营中心及产业总部经济中心,搭建科技研发、人才智库、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端平台,发展葡萄酒国际贸易、葡萄籽(皮)精深加工产业链、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

2.辐射区。主要复制推广核心区先行先试的成果和成功经验,与核心区配套联动,重点在开放合作、产业融合、综合改革、绿色发展等方面协调推进,扩大示范效应影响。

(1)开放合作发展示范。围绕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聚焦现代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集中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葡萄酒产业示范基地,提高综合效益。

(2)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扩增壮大酿酒葡萄传统优势,发展葡萄酒产业“接二连三”,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衔接、各要素有效集聚集中、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的现代葡萄酒产业体系,切实增加企业效益和农民收益。

(3)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发挥新型葡萄酒产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综试区营商环境,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4)绿色生态发展示范。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利用葡萄酒产业对荒山戈壁和废弃矿坑的改造以及对城镇区生态环境的改良,建立以葡萄酒为核心的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打造通过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的示范样板。

 

第四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 聚焦新技术,打造产业发展新标准

1.优化酿酒葡萄品种。结合区域发展条件,以产品多样性和差异化为导向,加强抗寒、抗旱、耐盐碱、免埋土品种筛育,引导发展自主品种来源追溯及检验检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关键设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2.研发和引进关键生产技术。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数字葡萄基地,引进和创新智能酿造、节水灌溉、水肥一体、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生态循环、智慧监管等关键技术,建立全程全面、高质生产装备示范区。提高葡萄机械适用性和装备自主化水平,推进产业技术装备精细化、智能化。

3.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大行业科技投入,支持综试区建立葡萄酒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集理论、实验、生产、研究为一体的中国葡萄酒产业科技研发及转化机构。加强与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引智引技合作,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促进葡萄酒产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

4.突出标准引领。完善种植、酿造、深加工、包装、储运、生态保护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创建国家葡萄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支持酒庄(企业)建立检验检测实验室(中心),形成第三方检验与企业自检相结合的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5.探索生态治理新技术。依托贺兰山东麓戈壁荒滩酿酒葡萄种植带,建立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探索利用网状种植沟,打造“海绵”葡萄园,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洪灾风险。鼓励利用填埋枝条培肥改良土壤或利用葡萄枝条作为生物质燃料,促进枝、叶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废水、废渣的资源化利用,重构荒漠生态农业新产业。

 

第二节 开创新模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模式。按照“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努力把宁夏建设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将综试区产业发展和生态融合统筹起来,结合《宁夏“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衔接落实区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做好综试区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2.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立足中国风土及产业实际,融合传统酒文化,与法国高校开展葡萄酒领域合作办学,建立葡萄酒社会化教育、文化、艺术和设计的高端国际交流及培养平台。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课程,培养具有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的本土葡萄酒人才。

3.“特色酒庄+全球营销”模式。推进中国葡萄酒产区与世界主要葡萄酒产区的交流和融合,坚持中国特色、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理念,建设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酒庄。鼓励酒庄与国内外大型葡萄酒营销企业组建营销联合体,全面激活销售链,打造国际化物流体系和绿色通道。

4.产品分等分级评价模式。对标世界主要葡萄酒国家(产区)产品分等分级体系,构建科学、严格、公正的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评价分级模式和标准,率先建立适应国内消费者的品质评价体系,提升国产葡萄酒品牌吸引力和公信力。

 

第三节 打造新业态,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1.加速“互联网+”改造创新发展。加大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力度,发展智慧型葡萄酒产业。培育智慧葡萄酒示范企业,建成多个智慧葡萄园、酒庄示范基地。培育建设各具特色的互联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2.坚持生态绿色经济优先发展。充分挖掘综试区生态优势,强化产业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贺兰山东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结合贺兰山东麓生态景观,融合自然景观、旅游景区,形成葡萄酒产业区、生态区、旅游区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的新格局。

3.推动“葡萄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宁夏葡萄酒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独特性、区位性、唯一性,整合贺兰山东麓现有的史前文化、农耕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的地域内涵,凝聚建设“文旅+”葡萄酒产业链,探索挖掘具有中国葡萄酒产业特色的文化符号,加快酒庄旅游线路产品创新、葡萄酒文旅产品提质升级、葡萄酒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第四节 搭建新平台,开拓国际合作新视野

1.举办国际葡萄酒展览展会活动。整合优化现有展会资源,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及全国性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按规定举办国际葡萄酒展览展会活动。活动期间,组织葡萄酒“品酒”、“评酒”、“葡萄酒文化旅游”等活动,加大中国葡萄酒品牌宣传力度。

2.组织召开葡萄酒相关论坛。按程序申请举办世界葡萄酒相关论坛,打造活动品牌,争取国际性葡萄与葡萄酒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国际性葡萄酒大赛等重大活动在综试区举办,着力提升专业化和国际化,提升中国葡萄酒话语权。

3.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利用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优势,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备货”业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开展葡萄酒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4.建设国际葡萄酒交流中心。依托宁夏“中阿号”国际货运班列,银川至中亚、西亚等班列和航班开通形成的陆路大通道、空中大通道,对接引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葡萄酒,依托银川市综合保税区,继续推动国际葡萄酒交流中心及博览馆建设,汇聚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和文化要素,形成中国本土葡萄酒文化地标。

 

第五节 实施新工程,开启全方位发展新路径

1.优质苗木引进与繁育工程。以国际酿酒葡萄种植、繁育趋势以及葡萄酒需求结构变化为导向,以产区自然条件为基础,加快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及基地化种植推广。

2.绿色有机标准化葡萄园创建工程。加快引进国际酿酒葡萄有机栽培技术,着重从高标准基地建设、品种更新、技术改良等方面入手,建设绿色有机标准化葡萄园。健全绿色有机葡萄园评选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产业向绿色有机转型发展。

3.种植和酿造能力提升工程。瞄准国内酿酒葡萄种植需求,加大对先进适用的自动化埋土/出土、剪枝、采摘等专用农机装备的研发攻关力度。提升前处理、灌装等葡萄酒生产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对葡萄酒酵母、果胶酶等关键酿造辅料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先进产品的应用。

4.葡萄酒品牌总部基地建设工程。对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以及大型葡萄酒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在闽宁镇建设总部基地,打造集商务办公、企业孵化、国际会议、金融服务、产品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产城综合体。

5.知名品牌培育工程。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公共品牌,加强与国内外媒体的合作,用好新媒体,集中宣传推广,打造整体品牌形象;支持国内外电影电视拍摄团队拍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作品,讲好中国葡萄酒产区故事。探索本土品牌成长激励机制,推动本土品牌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6.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防护林长效保护机制。把综试区建设、葡萄酒产业发展与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荒漠化生态恢复结合起来,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和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探索葡萄园生态补偿模式和机制,加强污染物源头管控,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

 

第五章政策支持

(一)加强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沟通交流和合作,探索在综试区内借鉴适用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

(二)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着力优化综试区内葡萄酒生产许可服务,鼓励第三方平台为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分工协作和资源合理配置。

(三)对综试区内申办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认定的申请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在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前提下,为引进世界优新酿酒葡萄品种提供支持。

(四)综试区内鼓励结合行业经营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规范专业评估机制的前提下,按照风险可控原则,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适应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强化配套机制建设,建立相关不动产权利、酒庄产权抵质押资产处置机制,并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

(五)建立新型融资租赁、股权投资服务平台,支持综试区内依法合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促进市场主体开展投融资创新。

(六)宁夏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将符合条件的葡萄种植及种植相关的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纳入信贷担保服务范围。

(七)将符合条件的免税进口科学仪器设备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将有关研发单位、实验室等纳入到平台用户中,提高集约化使用效率和科技研发水平。

(八)依托现有单位,按程序申报建设国家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承担葡萄酒质量的监督抽查、统检、新产品鉴定检验、质量纠纷仲裁检验任务,开展葡萄酒检验技术、检验方法研究及技术服务等。

 

第六章组织实施

第一节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综试区工作机制,机制办公室设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开展综试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环评及有关落实工作,统筹推动综试区建设。

2.统一思想,做好沟通协调。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及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将建设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发挥财政、发展改革、海关、金融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综试区相关工作。

3.明确分工,保障任务落实。统筹研究、重点突破、及时解决综试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配套政策,做好方案的落实、跟踪和评估。

 

第二节监督指导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加强指导与监督,及时掌握工作进展,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跟踪监测,建立动态化及滚动管理机制,确保综试区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节总结评估

建立定期交流和成果共享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执行及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试点效果好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及时总结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