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风土|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

宁夏风土|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

读醉酒庄指南 2022-05-17 来源:读醉酒庄指南
宁夏风土|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处于银川平原西部边缘。位于西面的贺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气势恢宏,是阻隔戈壁沙漠的天然屏障。黄河流经其东,为灌溉提供了水源,贺兰山东麓形成“山河相拥,山川夹廊”的地理格局。横亘的贺兰山挡住了风沙和西北的冷空气,增加了这里的积温,降低了霜冻对葡萄造成的危害,形成了贺兰山东麓的边际气候,成千上万年的洪水对山体的冲刷也形成贺兰山东麓独特的土壤结构;母亲河——黄河几千年来滋养着银川平原,哺育了“贺兰山东麓”这片天然的宝地,成就了贺兰山东麓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产地优势。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空气湿度小,气温日较差较大;西面横亘的贺兰山挡住了风沙和西北的冷空气,形成一种气候的边际效应,增加了这里的积温,降低了霜冻对葡萄造成的危害,成为一种相对独特的小气候,相比较同样世界一些著名产区,贺兰山东麓气候夏季干热,但春秋季冷凉,既有冷凉又有干热的气候特点。气候的特点造就了产区葡萄酒“强悍”的特征,但细细品味又不缺少“细致”的韵味。产区内小产区气候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壤、海拔、坡度和贺兰山的遮挡情况而有所不同。

 

宁夏产区的土壤有许多类型,但主要土质还是灰钙土,土质的变化主要是土壤中的沙粒、砾石和粘粒的比例不同。由于受到沙漠的影响,土壤中都会含有来自沙漠的风沙土,只是不同小产区灰钙土与风沙土的含量不同。由于洪水多年冲刷贺兰山,靠近贺兰山的土壤中砾石含量较高,也含有从山上冲下的更多的微量元素。宁夏产区的土壤基本特性是非常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通气透水性强,土壤持水量低。贫瘠的土壤有效的控制了葡萄产量;土壤持水低,经常保持干燥的状态,限制了葡萄的吸水,也促进了葡萄根系的下扎,吸收了深层土壤的元素,形成不同的特色的葡萄酒,这也是这个产区土壤最大的优势。

 

由于有这样的风土条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具有自己典型的风格和特征。对于葡萄原料来说讲,都有很好的成熟度。红葡萄酒颜色比较浓郁,具有非常成熟的香气和圆润的口感,这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本具备的风格和特征。

 

地理标志产品原被称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指利用产区特定区域的原材料,按照特定工艺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的质量、特色或声誉取决于其原产地域特征,并且产品以原产地域名称命名。2002年河北昌黎葡萄酒成为我国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相继是山东烟台葡萄酒。这两个产区都是我国的老产区,特别是烟台产区是我国现代葡萄酒的发源地。

 

2002年由宁夏自治区科技厅和质监局牵头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当时产区还只是一个雏形,材料准备工作比较艰难,整理后也显得比较粗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产区非常顺利的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的审查会,正式获得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准》(GB/T19504-2008),随后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品,改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贺兰山东麓首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主要包括了延贺兰山一线的石嘴山、银川、吴忠(青铜峡)等地,2013年吴忠红寺堡区扩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目前包括了30个乡镇,30万公顷的土地面积。

 

2003年在北京召开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专家审查会。当时产区还只是一个雏形,材料准备工作比较艰难,整理后也显得比较粗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宁夏非常顺利的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的审查会,成为我国第三个“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地区。

 

随后,产区实行了企业(产品)使用地理标志审批制度,要求企业通过经过一定程序的申报并通过审批才能使用地理标志,但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发现贴不贴地理标志的标签,对市场没有什么影响,主要原因是当时贺兰山东麓产区在消费者中没有太大影响力,也缺少宣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使用处于窘境,一直困扰着产区,这相当于捧着金饭碗要饭。

 

对于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产品的原材料及产品要具备产地特点,即葡萄原料必须产于产地,加工灌装等生产过程也要在产地进行;二是产品质量要高于产区同类产品,这也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从葡萄种植、生产、葡萄酒酿造要有严格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目前在宁夏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技术规范制定还有所欠缺,产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宣传和利用还有很大潜力。